Email: info@chipsx.net
电子元器件现货供应商
2025阿里云栖大会,阿里巴巴集团CEO、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,围绕AI发展趋势和产业前景,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观点——不仅把通义千问定位为“AI时代的安卓操作系统”,还强调AI将如同“能源”般成为新型战略资源,最终将推动全人类迈进超级人工智能(ASI)时代。
从AGI到ASI:智能进化的三大阶段
过去,业界普遍将 AGI(通用人工智能)视为AI的终极目标。AGI的核心是让机器从“专才”变“通才”,掌握通用型智能,释放人类80%的日常劳动力,让社会有更多精力集中在创新与探索上。
但吴泳铭提出,AI不会止步于AGI,而是将迈向具备自我演化能力、能够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ASI(超级人工智能)。在这条进化道路上,将依次经历“智能涌现”、“自主行动”、“自我迭代”三大阶段:
1. 智能涌现——“学习人”
互联网的出现,使得人类大部分知识得以数字化,为大模型泛化学习提供了无穷素材。当前,AI通过吸收、理解全人类知识全集,已经具备处理真实问题和创造实际价值的能力,甚至在多学科测试中逼近人类顶尖水平。
2. 自主行动——“辅助人”
现阶段,大模型正突破“交流工具”的局限,向拥有现实操作能力的“行动者”进化。AI不仅能分解人类目标、调用工具、完成复杂任务,还可自主编码——极大加快应用开发和行业自动化。
未来,用自然语言即可“编程”,让任何人都能创建智能体(Agent)。这些Agent将大量涌现,渗透各行各业,推动数据与现实世界紧密互联。
3. 自我迭代——“超越人”
AI持续获取物理世界原始数据,并主动参与、学习、优化自身结构。通过与真实世界交互、持续反馈,AI的能力将从“理解人类”向“发现超越人类的新规律”跃升。最终形成第一代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早期ASI,科学与技术的加速度将远超人们想象。
新一代操作系统,AI将成“新时代能源”
吴泳铭认为,未来大模型将取代传统操作系统的核心地位,成为AI时代“新中枢”。它们不仅连接万千工具接口,协调用户、软件和计算资源,更将大幅重塑软件开发与交互方式。
借助大模型,开发门槛显著降低——无需精通代码,只需自然语言表达需求;软件形态也将以智能体(Agent)为核心,应用开发及部署方式会全面革新。与此同时,AI模型运行环境将具备持久记忆、端云适配和自我升级能力,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“数字基础设施”。
阿里坚定推进通义千问的开源战略,目标就是建构全球最大、应用最广的开源AI生态。如今,通义千问家族已囊括300多款多模态、多规格模型,下载量全球领先,成为开源模型矩阵的重要支柱。
吴泳铭还提出未来AI和云计算的紧密结合逻辑——超级AI云将成为新一代计算平台。因AI要支撑亿万智能Agent,要求海量资源和分布式协同。超级AI云平台需要超大规模基础设施、强大的硬件底座与全栈技术能力,只有少数企业能承担这样的投入和技术挑战。
他还表示,AI的商品地位将堪比今天的能源。未来绝大部分AI能力都通过Token在云网络中分配和流通——Token将逐步成为新时代的“电力”。
重磅投入AI基础设施,构筑全球领先AI云
阿里正加速实现三年内投入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,并准备持续加码。预计到2032年,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是2022年的10倍,为AI超级云平台建成奠定坚实基础。
会上,阿里云推出全新的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,首创高密度架构和高可用设计,单柜容纳128颗AI芯片,刷新业界密度纪录。配合自主研发的芯片和高性能网卡,单集群可支持10万卡级GPU互联,推理性能大幅提升。
网络层面,阿里发布新一代HPN 8.0交换机,支持800Gbps存储带宽和6.4Tbps GPU互连,保证AI大集群训练、推理的极致效率和高可靠性。
深化Physical AI合作,形成全链条AI能力矩阵
阿里与英伟达达成广泛的物理AI(Physical AI)合作,将NVIDIA全套仿真、数据、训练和测试平台集成到阿里云。这为未来机器人、辅助驾驶等新型AI场景发展提供从数据预处理、模型训练到仿真评测的一站式资源,助力行业创新加速落地。
结语
随着全球AI资本持续涌入,各科技巨头加速布局基础设施,AI正在成为新型战略资源。阿里云面向未来,打造超级AI云底座,开源驱动生态构建,主导全新一代操作系统生态竞赛。下一阶段,AI“基建狂潮”必将开启更大范围的智能变革与行业创新。